Tag Archive 菌群干预 睡眠/便秘/腹泻/自闭症 临床案例

真实案例 | 儿童发育迟缓肠道菌群检测的应用

谷禾健康

宝宝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家长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并不仅仅指身高体重不达标,还包括许多方面,比如说,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运动发育迟缓,心理发育迟缓等。

儿童发育迟缓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然而很容易在早期被忽视。说话比同龄孩子明显晚几个月,一直不怎么会走路的情况出现,一部分家长还认为,等孩子长大慢慢就好了,这有可能会错过孩子的最佳干预期而遗憾终生。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指出:儿童早期特别是从胎儿期到出生后2岁(生命早期1000天),是决定其一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最关键时期

因此在发育迟缓的信号出现时,最好能抓住这段时间及时进行合理干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进行干预

不会走路就强加训练?

不会说话就多沟通练习?

……

很多类似的干预手段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也可能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之前有讲到过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神经内分泌和激素因素、儿童早期腹泻和其他感染频繁、环境肠道功能障碍、环境毒素和遗传因素等。

详见:发育迟缓/营养不良不容忽视,问题很有可能在肠道

可以发现这些原因更多的是生理性病因,比如说肠道感染,而在这种情况下,干预如果只是从行为上施加外力进行纠正,可想而知,收效甚微

临床上,很多寻求治疗的发育迟缓患儿同时伴有类似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这其中有着许多关联。

多项研究表明,一个不成熟的肠道菌群可能导致生长迟缓。尤其是,肠杆菌科的异常高患病率持续超过6个月的似乎与生长迟缓有关。肠杆菌科以外的细菌,如链球菌,也可能直接造成有害影响。

也就是说,发育迟缓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联。

一文涵盖:宝宝大脑发育差异背后肠道菌群的故事

通过肠道菌群健康检测,可以去寻找可能与发育迟缓相关的因素,从而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来看两个关于利用谷禾肠道菌群健康检测进行发育迟缓干预的案例。

年龄:9月龄        性别:

临床主诉

2020年10月起,间断睡眠不安,入睡后上半夜哭闹;

2021年3月初,下半夜也偶尔哭闹。白天睡眠质量一般,有时容易醒,抱睡。

2020年11月底添加辅食,大便两天一次,一个月后,因辅食渐变粘稠,大便3~4天一次(临床判断为便秘),现在,4天一次,有过2次5天一次,辅助开塞露。

Gesell评估表明存在应物能、言语能存在明显落后。

*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由美国耶鲁大学的A.格塞尔及其同事制定的婴幼儿发展测量工具,是心理学界、医学界、教育界公认的经典量表。主要诊断4个方面的能力: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

临床上考虑到可能肠道菌群存在问题,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如下:

患儿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以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过高潜在致病性高为主要特征。

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患儿存在大肠埃希氏菌感染、酵母菌感染、宋内氏志贺菌超标及产气荚膜芽孢杆菌为主的菌群感染问题。

关于真菌感染可以详见这篇文章:最新研究速递 | 肠道真菌与健康和疾病有关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是短杆菌,两端呈钝圆形,属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的生化代谢非常活跃。大肠杆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个别菌株不产气,大肠杆菌还能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盐。

大肠杆菌具有三种硝酸盐还原酶和三种一氧化氮还原酶。因此,大肠杆菌菌株能够将不可发酵的营养物/硝酸盐转化为可发酵的硝酸盐。

更多关于大肠埃希氏菌的介绍详见:细菌大盘点 | 大肠埃希氏菌、血链球菌、李斯特菌

宋内氏志贺菌Shigella sonnei

宋内氏志贺菌是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一种乳糖发酵细菌,可引起痢疾。

可以逃避人类免疫系统中的TLR-5(toll样受体).

相关疾病症状:痢疾,包括直肠出血,腹泻,发烧等。

除了引起志贺氏菌病外,它还可以引起菌血症,尿路感染,外阴阴道炎,直肠脱垂,反应性关节炎和其他各种并发症。

Shigella sonnei 毒力决定因子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产生内生孢子的非运动性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使用硝酸盐作为其电子受体。是人类正常肠道菌群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导致许多胃肠道疾病,严重程度从轻微的肠毒血症到致命的气性坏疽。

还具有进行糖酵解和糖原代谢所需的所有酶,利用各种糖酵解酶将糖化合物分解为更简单的形式。

相关疾病症状: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大多数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的人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6至24小时内会出现腹泻和胃痉挛。这种疾病通常突然发作,持续不到24小时。

这种感染通常不会引起发烧或呕吐。

再来看谷禾检测报告中关于疾病风险评估这块:

疾病风险分析也提示存在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炎症性肠病风险

同时存在B1、B12为主的B族维生素缺乏问题;膳食纤维、锌、其他多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读完以上肠道菌群检测报告内容之后,医生给出临床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

抗肠道感染治疗;

抗真菌感染治疗(备选方案);

补充维生素B治疗;

益生菌补充;

治疗初步完成后:

临 床 反 馈

Gesell评估该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进步明显

对人反应好,现有较好追视

社交行为明显增多且改善

大运动改善;

共患睡眠问题、便秘问题明显解决。

目前还在治疗期,等待复查中。

年 龄: 1岁6月龄             性 别: 

临床主诉

临床诊断体格发育迟缓:LAZ= -2.87;

HAZ= -1.93;WAZ= -0.91;

骨密度对年龄Z分数= -0.47;

Gesell评估精神发育正常;

共患病:便秘腹泻交替

存在严重食物不耐受情况。

* HAZ(LAZ)——身高 / 年龄 Z评分

  WAZ——体重 / 年龄 Z评分

发育迟缓的儿童LAZ值从出生到18至24个月之间通常会下降到最低点。

临床上考虑到可能肠道菌群存在问题,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如下:

患儿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以多样性极低为主要特征。

变形菌门扩张。

泛菌属病理性滋生。

泛菌属 pantoea

泛菌属 pantoea 是肠杆菌科中一种黄色杆状革兰氏阴性菌。从多种环境中分离出来,与植物、昆虫、人类和动物有关。泛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植物致病菌,但最近的证据表明,泛菌经常从医院环境中分离出来,目前关于泛菌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Alyssa M. Wet al,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015

有研究认为,通过污染医疗器械和肠外(静脉)营养、吸入有机粉尘、接触有机物质的伤口或自然围产期,将细菌引入患者体内。泛菌被认为与一些疾病包括脓毒性关节炎、骨髓炎、菌血症和败血症,以及腹膜炎等有关。

然而,一些研究认为,这些和许多其他被标记为Pantoea菌株的临床分离株实际上被错误识别了,一项研究表明,临床和动物分离的Pantoea菌(最常见的是P. agglomerans)实际上属于其他Pantoea种,甚至其他属,如肠杆菌

存在炎症性肠病为主的疾病风险,以及严重的肠道营养不良问题。

营养指标的评估是基于菌群构成特征和菌群代谢以及大队列人群膳食营养调查来评估的,严重的菌群失调构成异常会影响营养指标预测模型,比如大量氨基酸都评估缺乏的情况,这种情况建议优先调整好菌群再检测。

临床治疗

抗菌重建肠道菌群;

氨基酸奶粉;

益生菌补充;

特殊食疗(参考了2019年Jeffrey I Gordon课题组针对SAM问题的菌群靶向饮食,具体操作中选择了孩子不过敏但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合适食物)

治疗初步完成后,复查结果如下:

患儿菌群构成、感染状态、营养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

临 床 反 馈

临床诊断体格发育迟缓:

LAZ=-0.81;HAZ= -0.22;WAZ= 0.14;

骨密度对年龄Z分数= 0.07;

体格发育改善明显

Gesell评估精神发育正常

共患病:抗生素治疗后再未见腹泻,但偶见便秘。大便由绿转黄色条状,气味可。

仍然存在食物不耐受情况。

随着肠道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市面上的益生菌种类越来越多,然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人只是盲目补充,并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益生菌,也不知道是否应该补充。简单粗暴的方式带来更多的是不确定性。

有大量文献研究数据支撑,我们将肠道菌群健康检测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将肠道菌群健康检测应用于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在上述案例中显现其应用价值。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基于肠道菌群健康检测,其干预手段并不仅仅是益生菌的补充,也包括其他多种方式的配合,如维生素的补充,食疗等,因此肠道菌群健康检测并不局限于某种菌是否超标。通过多维数据模型分析,可以为临床干预带来更多角度的思考。

当然,在现有的基础上,也需要更大样本量和更多的临床积累。未来我们会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同时也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案例参考。

温馨提醒

如果发现有发育迟缓的征兆,请及时就医并进行干预,等超过3岁之后,效果就可能不太理想哦~

最后,愿所有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

真实案例 | 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检测

认识肠道微生物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肠道菌群 —— 中风的关键参与者

菌群结合临床干预治疗案例分析

目前,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科研文献数量每年递增。早期对微生物组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微生物进行分类,使用临床前动物模型来了解表型等,而现有的研究更多地展示了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推进基于菌群治疗技术的发展。

我们也有很多文章介绍了目前肠道菌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向大家展示目前研究进展的同时,我们也一直着力于微生物组在临床上的应用。

这次,我们整理了一些谷禾数据库中关于菌群检测应用于多疾病临床辅助诊断的案例。

我们从常见的儿童疾病中选取了4例较常见的病例,分别是便秘,睡眠障碍,腹泻,自闭症。这些病例从临床症状诊断开始,结合肠道菌群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取得了明显的康复效果。

案例一:便秘

孩子不吃饭,孩子不排便…这些对于家长来说都是比较头疼的事。宝宝排便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身体健康状况。

我们知道,良好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排便,改善结肠传输时间,改善便秘症状。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创建良好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家长也不用过于焦虑,只要通过合理调理,基本可以改善。我们选取了一个4岁患者的案例,来详细看下:

初次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肠道菌群明显失衡,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扩张,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中约式不动杆菌滋生严重,比例达71.607%。

营养评估里面有明显缺乏项,如下:

临床菌群干预治疗

优先解决不动杆菌感染问题;

临床用抗生素治疗。

增补膳食纤维;

混合膳食纤维10g/天;

特定益生菌补充;

清淡饮食,控制饮食中的油脂、肉类总量, 引入粗纤维食材、蔬果等。

2个月后复查菌群,结果如下:

约式不动杆菌感染问题已解决;

菌群结构明显改善。

膳食纤维总量提升

短链脂肪酸合成正常

临床反馈:

便秘问题明显改善,目前1-2天一便,且形态气味正常。

情绪改善,注意力更集中。

体格发育明显,身上明显更结实。

目前再未发现腹胀、腹痛的情况。


案例二:睡眠障碍

对于宝宝来说,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和发育。有些睡眠障碍不仅给孩子身高、免疫力等发育带来影响,还会影响记忆力、智力等潜在发育,更是让家长深受困扰。

以下这个案例是一个11个月宝宝的睡眠障碍问题,进行菌群检测后发现营养缺乏严重,我们来看下具体情况:

初次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肠道菌群明显失衡,韦荣菌属、Hungatella、戴阿利斯特菌属病理性滋生;

酵母菌感染。

炎症性肠病高风险。

膳食纤维缺乏、VD缺乏、氨基酸成分严重缺乏。

经菌群检测后,补测血液免疫指标,见抗链O超标,提示感染存在。

考虑到目前情况,未见肝功异常,且同时存在细菌、真菌异常。

临床菌群干预治疗

处理微生物问题;

抗生素治疗

益生菌补充;

由于患儿小龄,特定的益生菌组合;

维生素D补充;

氨基酸奶粉补充。

肠炎备选治疗方案。

临床反馈:

在用抗生素的当晚,近2月的睡眠障碍直接改善。

睡眠稳,仅见腹部咕噜声;无夜醒、无夜哭。且后无复发。

益生菌、VD、氨基酸奶粉补充后,大便正常、残渣消失;目前处香蕉软便状。

未到复查期,但身体已基本恢复正常。


案例三:反复腹泻

在医院每天都会有家长咨询关于宝宝腹泻的问题,宝宝的不正常便便让家长十分紧张,比如说突然开始腹泻,反反复复……

这时候有些家长情急之下根据以往的经验就开始给宝宝吃药,这是比较冒险的选择,如果不对症,容易引起宝宝肠道损伤。

有些家长怕宝宝接受各种检查不舒服,其实随着现代化医疗水平的发展,有很多检测项目可以选择。例如肠道菌群检测,下面这个就是关于4个月婴儿反复腹泻的临床案例。

初次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

链球菌感染、艰难梭菌感染;

炎症性肠病高风险;

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高风险。

膳食纤维缺乏、丙酸与丁酸缺乏、氨基酸成分严重缺乏。

临床菌群干预治疗:

处理微生物问题;

抗生素治疗

益生菌补充;

由于患儿小龄,特定的益生菌组合;

氨基酸奶粉补充。

营养以及特定维生素补充。

治疗后1个月后复查菌群,结果如下:

链球菌感染已解决,但艰难梭菌仍超标。

菌群结构明显改善;营养状态改善。

考虑到肠道症状的明显改善,与生长发育的改善。认定先前的肠道问题以链球菌感染为主,艰难梭菌为辅。

目前未见肠道问题且患儿明显改善,决定暂时对艰难梭菌姑息治疗。待患儿身体更佳时再行复查治疗。

临床反馈:

抗生素治疗4天腹泻止,一周后复查便隐血无。

抗生素治疗与益生菌补充后,消化正常,无腹泻,大便成形,但微臭。

益生菌、VD、氨基酸奶粉补充后,大便正常、残渣消失;目前处香蕉软便状。


案例四:自闭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为自闭症,自闭症其实并不算罕见,《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I》中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基于比较保守的推算,自闭症发生率为1/100,其中儿童约占300万左右。

看起来1%的发病率,落到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上,就是巨大的阴影,多少父母在孩子确诊后崩溃地痛哭……

对于自闭症,虽然目前尚未有完全治愈自闭症的方法,但是早发现、早干预对于预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用。自闭症治疗的黄金时段是1-3岁,一旦错过最佳时期,难度就加大了。

接下来我们这个案例是一个3岁的患者,在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同时,也伴有一些其他症状。

初次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报告中可以看到,肠道菌群失衡明显。

存在肺炎克雷伯式菌感染问题;戴阿斯特菌属病理性滋生。

营养状况差

短链脂肪酸合成异常。

经过特定的干预和菌群调理后临床反馈:

意识明显清醒,注意力集中。

能坐住,情绪好,无尖叫情况。

康复机构反应配合度高,进步大。

益生菌、膳食纤维等补充后,大便正常。目前处香蕉软便状。

氨基酸奶粉补充后,面色正常。

目前治疗后3个月,整体稳定。计划复查持续治疗。

肠道菌群临床应用治疗一般路径:

精准检测+精准干预应该是未来肠道菌群临床应用和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在肠道菌群研究上的科研资金和人才投入,肠道菌群真正应用于临床并造福病人需要扎实的临床数据和更多的临床积累。我们会积极探索和与更多临床科室合作,将谷禾多年的菌群检测与临床需求相结合,科学和精准的推进临床诊疗的应用落地。 

本期分享的多例儿童临床案例展现了肠道菌群与临床相结合的一些应用和实践,未来随着数据和案例的积累,我们还会在更多科室和应用场景见到肠道菌群为临床提供多种视角和更精确化的干预方案。

感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齐鲁医院提供的病例。

相关阅读:

一文涵盖:大脑发育差异背后肠道菌群的故事

抑郁症,恐惧,压力和肠道微生物群脱不开的关系

益生菌的简单入门指南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脑神经(中枢神经)到底如何联系?

1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