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新冠病毒

新冠疫情下免疫的重要性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作用

谷禾健康

今年是新冠病毒影响的第三年了,在病毒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日,多地政府颁布了疫情防控的新政策,除了一些特殊场所,出入其他场所不用扫场所码了。

从一方面说,这样的情况方便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于病毒的防范没有那么严格了。最终如果全面放开的话,我们可能需要通过自身的免疫抵抗病毒,最终实现与病毒的共存。

★ 面对新冠病毒,健康仍是第一位

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制造受阻,人们精神压力增大。但是无论如何,健康仍然是第一位的,健康乃生死大事,是众多其他所愿所求之根本。

在疫情防范严格时尚且有那么多人感染,那么在逐渐放宽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新冠病毒感染,并在感染后将影响降到最低呢?免疫在这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从人体内的免疫作用概述开始,讲述了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细菌及病毒的感染,影响免疫的诸多因素、新冠病毒下身体的免疫,以及微生物群对免疫的影响。

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免疫,以便在当下和未来拥有健康的身体,不受病毒所侵害。这对未来以微生物群为中心预防和治疗方法也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免疫与免疫系统

●免疫力的高低与评估

●新冠病毒在人体中的免疫反应

●影响免疫的因素

●肠道菌群对免疫的影响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01
免疫与免疫系统

免疫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免疫力好,就不容易生病”。那么,什么是免疫力呢?

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数百万年来,人类生活在一个既适合生存又充满危险的环境,人类得以存续,也获得了非凡的免疫力。所以说免疫力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

▸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固有免疫。它和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当细菌侵入到机体的不同部位,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皮肤黏膜屏障作用对病原体的侵入开始攻击。当病原体突破体表和黏膜层进入机体内部遇到固有免疫细胞及分子所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是指固有免疫分子和细胞在遇到细菌后,被即刻激活且发挥生物学效应,将病原体异物清除的过程。

固有免疫应答出现在宿主抗感染应答的早期阶段,以抗原非特异性方式识别和清除细菌。

✦特点

•作用范围广: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反应快: 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有相对的稳定性: 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有遗传性:生物体出生后即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并能遗传给后代。

▸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特点

•具有特异性(或称专一性)机体的二次应答是针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而不是针对其他初次进入机体的抗原。

•有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对初次抗原刺激的信息可留下记忆。

•有多种细胞参与:针对抗原刺激的应答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但在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一些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的参与。

•有个体的特征: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出生后,经抗原的反复刺激而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保护个体的功能,这种功能个体上具有差别,不同于非特异性免疫。

来源:詹韦免疫生物学(原书第九版)

免疫系统组成

提到免疫力,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了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大类。

•免疫器官

常见的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扁桃体、脾、淋巴结、阑尾等。

免疫器官遍布全身

Chowdhury MA,et al.J Infect Public Health.2020

作用

免疫器官主要的作用就是产生、分化、成熟和储存免疫细胞,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还包括合成某些活性物质、建立和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对免疫细胞进行调节等作用。

•免疫细胞

常见的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等。

Chowdhury MA,et al.J Infect Public Health.2020

作用

免疫细胞就是战场上的“士兵”,负责巡视人体,一旦发现入侵的病原体,就会立刻展开吞噬清除工作。

作用过程

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病原体吞噬、分解,将分解的片段显示在细胞表面,并且提示T细胞,T细胞与巨噬细胞交流过后,就会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敌人入侵警报”,免疫系统收到后,会派出杀伤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找到并清除已经被感染的人体细胞,防止被感染的细胞继续繁殖,同时杀伤性T细胞会派出B淋巴细胞,在感染病原体的人体细胞被摧毁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结合,使其失去致病作用

•免疫活性物质

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作用

免疫活性物质可以辅助免疫细胞,使免疫性细胞的作用发挥的更强,放大其作用效果

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防御

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害机体。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当该功能过于亢进,发生超敏反应;当该功能过于低下,发生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

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该功能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死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免疫反应过程

宿主通常采取三种策略应对病毒等微生物带来的威胁:

  • 规避(avoidance)
  • 抵抗(resistance)
  • 耐受(tolerance)

规避”机制包括解剖学屏障和行为矫正,可防止机体暴露于微生物环境中。

机体被感染后,“抵抗可减少或消除病原体。为了抵御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免疫系统包含众多调控分子功能性细胞,称为免疫介质或效应机制。

耐受”是指增强组织抵抗微生物诱导损伤的能力。“免疫耐受”是指阻止针对宿主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

注:“耐受性”被广泛用于植物的易感性而非动物免疫。例如,植物应对损伤的常见“耐受”机制是通过激活休眠的分生组织来促进更新,即未分化细胞分化为植物的新生部分。这应与术语“免疫耐受”进行区分。

解剖学和化学屏障是抵抗感染的最初屏障

皮肤和黏膜属于一种“规避”策略,可防止机体内部组织暴露于病毒等微生物环境中。

在大多数解剖学屏障中,“抵抗”策略进一步增强了宿主的防御能力。例如,黏膜表面会产生多种抗菌蛋白,可作为天然抗生素防止病毒等微生物进入人体


如果这些屏障被破坏,固有免疫系统的其他组分将立即发挥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补体补体系统由30余种协同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组成,是血清和间质组织中最重要的免疫分子之一

补体不仅能与抗体协同作用,还可以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时直接结合外来抗原,因此,它在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抵抗病原体的防御等级

来源:詹韦免疫生物学(原书第九版)

02
免疫力的高低与评估

既然免疫对我们如此重要,那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免疫是否会影响一些疾病?以及我们如何了解自身的免疫能力呢?

免疫力低下的危害

各种原因使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保护作用,在此情况下,极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因此免疫力低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生病

✦免疫力低下与生病容易恶性循环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不健全,容易经常患病,加重了机体的消耗,所以一般有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表现,生病、打针吃药便成了家常便饭。而营养不良这些又会使免疫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智力发育不良,还易诱发重大疾病

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随着医学专家对新冠肺炎的研究不断深入,又有一个专业名词“细胞因子风暴”,也就是“炎症风暴”,走进大众视野。它是指在患者体内结束潜伏期后爆发的病毒激发人体内免疫系统的强烈抵抗,会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夺走患者的生命。

✦免疫力过高引起过敏

而且,免疫力过高容易使人体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所有物质都可成为变应原,引发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等情况,严重的可致对身体内部自己的组织细胞产生反应,患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等疾病。

因此,健康适度的免疫力需要在清除外源物质降低自身损伤之间做一个平衡

免疫介导的疾病

免疫力的过高过低以及在体内的不平衡都会引起一系列疾病

✦过敏性反应

无害的环境或饮食抗原触发2型免疫反应(涉及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固有淋巴样细胞、辅助T细胞和IgE),导致暴露组织的炎症和损伤。例如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食物过敏。

✦同种异体免疫

来自同一物种的非自抗原触发免疫反应,即体液(抗体介导)或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导致外来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毒性破坏

反之亦然,移植到宿主体内的外来免疫细胞会攻击和损伤宿主组织。例如,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反应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

自我抗原被自身反应性的T和B细胞不适当地靶向,从而逃避耐受机制,导致抗体或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自身免疫可分为器官特异性系统性,根据主要影响一个或多个器官的临床表现。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例子),I 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器官特异性例子)。

✦自体炎症

在没有传染性药物的情况下,由于天然免疫细胞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而导致组织损伤后的自身炎症性疾病

与自身免疫相反,损伤发生在没有明显的T和B细胞参与或自身抗体的情况下。自身炎症主要发生在单基因综合征晶体驱动的疾病,如痛风,但也发生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突出的自身炎症成分(特别是炎症性肠病和脊椎关节病)。

例如,家族性地中海热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综合征。

✦食物不耐受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适当的饮食成分在遗传易感性的个人中,导致自身免疫反应。这些疾病将与食物不耐受区分开来,而不依赖于免疫反应(例如,酶缺乏引起的乳糖不耐受)或复杂的非免疫超敏反应综合征(例如肠易激综合征)的功能障碍。

食物过敏的主要区别是饮食抗原引起的适应性免疫反应类型,例如腹腔疾病。

为什么要做免疫评估?

人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精锐的军队24小时昼夜不停地守护着人类健康免疫功能衰退会引发身体各种亚健康症状,各种疾病也随之到来。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城市化的加快、不良生活习惯、职业压力、环境污染、遗传易感基因等因素的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不一样,免疫能力自然也不一样,先天免疫能力较差的个体,应该在后天生活中选择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强大,每个人对营养的需求也都不相同,免疫力评估可以指导你如何为了更加健康而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免疫力评估

免疫力评估是一项全面评估免疫系统的检查,其中不仅包括了血常规中最基础的检查项目,还包括了免疫细胞的比例数目和T细胞亚群的检测,通过以上检测,可以评估人体三大防线的情况,还可以评估免疫的平衡作用,适合所有人群。判断免疫系统的强弱,指导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抽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

免疫球蛋白是检查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检测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力。

✦淋巴细胞功能检查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是为了检测免疫细胞活性,根据淋巴细胞转化程度测定机体免疫应答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形态学方法参考值: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为60.1%±7.6%。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一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调控免疫应答

临床上有细胞因子6项检测,或细胞因子12项检测,包括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炎症细胞因子(TNF)等等。

小结

免疫系统评估通常包含了基因差异带来的先天免疫能力的不同,可以评估免疫的基础水平、对病毒的抵抗能力等,充分了解自身的免疫系统风险;还可以评估目前受检机体的营养吸收、代谢水平,根据基因找到最适宜的睡眠节律,结合以上检测,可以制定最适宜个体的健康方案

03
新冠病毒在人体中的免疫反应

COVID-19

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该病毒是一种具有冠状外观的RNA病毒。其直径约为60–140nm。我们一般称其为新冠病毒。

✦病毒传播

它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并通过吸入进入鼻腔系统并开始复制。研究表明,佩戴口罩等外在防护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率。

ACE2是COVID-19病毒的主要受体。COVID-19表面存在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

接下来,病毒开始在体内传播,可以通过鼻咽拭子检测到。然后病毒传播并到达呼吸道,在那里它面临更强大的先天免疫反应。在此阶段,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先天反应细胞因子可能预示着随后的临床过程。

✦病毒的影响

•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

对于90%的受感染患者,这种疾病将是轻微的,并且主要局限于上呼吸道。通过保守的对症治疗即可治愈,这些人可能会在家中接受监测。

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呼吸道不适。也有胃肠道感染的报道,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和食欲不振等。

•小部分患者症状比较严重

一小部分感染患者会出现肺部浸润,其中一些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疾病。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49%

•患病率与年龄有关

在武汉,对292名COVID-19患者进行了研究。年龄是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重症患者年龄每增加5岁,风险增加15.15%。COVD-19患者多为重症组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冠心病、慢性肾脏病在重症组中的发生率高于轻症组。

145例重症患者中,51例(34.69%)死亡,90.2%的死亡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51例死亡患者中有40例患有基础疾病 (78.43%),大部分还是高血压的患者。

✦死亡原因

COVID-1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呼吸衰竭。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sHLH) 的特征是伴有多器官衰竭的暴发性和致命性高细胞因子血症,并且未被充分认识。

病毒感染引发sHLH,发生在3.7%–4.3%的成人败血症病例中。sHLH,类似于细胞因子谱,与 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其特征是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7、干扰素诱导蛋白10、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单核细胞增加趋化蛋白1和肿瘤坏死因子。

COVID-19感染的进展和潜在的辅助干预措施

Chowdhury MA,et al.J Infect Public Health.2020

最近一项针对中国武汉150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回顾性死亡预测多中心研究包括升高的铁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这表明死亡可能是由于病毒驱动的过度炎症所致。

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新冠病毒的机制

✦第一次感染时无及时、有效的免疫

免疫的三种类型是先天免疫(快速反应)、适应性免疫(慢反应)和被动免疫。当身体第一次遇到病毒时,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就会生病。这种情况就是COVID-19的情况。

注:按照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天然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前者是人或动物在天然情况下被动获得的免疫力。例如,母体内的抗体可经胎盘或乳汁传给胎儿,使胎儿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后者是用人工方法给人或动物直接输入免疫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而获得免疫力。

当免疫系统的细胞收到信号时,它们通过在中央和外周淋巴器官之间再循环并通过血液从损伤部位迁移来完成它们的工作。

血液将幼稚和受过训练的免疫细胞从一个部位带到另一个部位,因为它流经全身,并充当免疫系统的管道。细胞再次进入血流,在通过传出淋巴管离开这些节点后被运送到全身组织。

✦病毒刺激免疫细胞进行分化工作

受病毒影响后免疫反应介导抗体。B细胞在T细胞的协助下分化为浆细胞,然后浆细胞产生针对病毒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中和性抗体能有效完全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限制感染,在感染后期起到很强的保护作,防止感染复发。

相比之下,可以在受感染的细胞内观察到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整体适应性免疫反应由辅助性T细胞指导,细胞毒性T细胞在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和清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过程

•巨噬细胞先进行非特异性吞噬

当病菌再次进入到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通过酶的作用,把他们分解成一个个片断,并将这些微生物的片断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表示自己已经吞噬过入侵的病菌,并让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知道。

•激活T细胞免疫

T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片断,或者说微生物的抗原,连着相遇后如同原配的锁和钥匙一样,马上发生反应。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淋巴因子的物质,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激活T细胞。T细胞一旦“醒来”便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警报”,报告有“敌人”入侵的消息。这时,免疫系统会出动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由它发出专门的B淋巴细胞,最后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

•杀伤性T细胞直接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找到那些已经被感染的人体细胞,一旦找到之后便像杀手那样将这些受感染的细胞摧毁掉,防止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

在摧毁受感染的细胞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结合使其失去治病作用。通过以上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免疫系统终于保卫住我们的身体。

注意: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用具的记录下来。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入侵,免疫系统已经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对付他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的作出反应,将入侵之敌消灭掉。

RNA病毒的免疫逃逸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病毒是简单,也是多样的病原体,借助宿主细胞实现自身复制和传播。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激活细胞内的PRR,进而引发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裂解被感染的细胞,也可以诱导 I 型干扰素反应,激活细胞内固有的级联反应限制病毒的复制。

尽管多种细胞可以产生 I 型干扰素,但pDC 是一种在病毒感染早期专门产生大量 I 型干扰素的细胞,它与NK 细胞一起,在适应性反应的的早期病毒宿主防御中发挥核心作用。后者涉及适应性免疫的各个方面:

  • 诱导Th1, 帮助产生具体调理和补体杀伤功能的病毒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进入未感染的细胞,并激活补体以摧毁有包膜的病毒;
  • 诱导CD8+CTL,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产生IFN-γ。

病毒拮抗宿主免疫防御的策略复杂多样,这与病毒基因的类型有关,RNA病毒缺乏利用校对功能的RNA聚合酶来复制,所以与DNA病毒相比,这类病毒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且基因组较小,有利于RNA病毒快速改变抗原表位,而抗原表位是适应性免疫靶向位点,是RNA病毒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另外,一些RNA病毒基因组是分节段的,病毒复制有利于病毒基因组重组。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病原体,引起急性感染并造成全球爆发,其利用以上2中策略实现免疫逃逸

建议

佩戴口罩和一些外在防护,以及提前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的感染率。并且接种疫苗的人群,在感染了病毒后,由于存在特异性免疫,身体会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及时地清除病原体,将对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建议大家外出佩戴口罩,尽量接种疫苗

04
影响免疫的因素

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以及很多环境因素,如年龄、温度、运动、压力等。

遗传因素

人体的免疫功能不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遗传因素,子代体内抗体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时,都可以使抗感染能力下降,而引起严重的反复感染,称之为原发性的免疫缺陷病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体液性免疫缺陷病即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二,细胞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胸腺发育不良,或缺乏胸腺而引起的体内T淋巴细胞缺乏

三,联合性免疫缺陷病,也就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缺乏。

四,吞噬细胞缺陷病,是患儿吞噬细胞内缺乏溶菌酶,而不能将吞噬细胞杀死,临床表现为婴幼儿反复发生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机体方面

同一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年龄)、营养、健康状况都对免疫有影响。

✦年龄

•刚出生时抵抗力弱

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动物对许多抗原的刺激通常不能激起有效地免疫反应。其原因:一是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差;二是从母体获得的母源抗体。

所谓母源抗体,是指动物通过胎盘,初乳、卵黄等途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母源抗体方面可保护幼龄儿童免于感染但同时也能抑制或中和相应抗原,使其对机体的刺激强度大为减弱,从而削弱了机体对抗原的反应能力

•衰老抵抗力变弱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种组织也以不同的方式衰老。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免疫器官

抗体由B细胞产生,并且产生途径非常复杂,涉及了许多前体细胞类型。该过程的所有早期步骤都发生在骨髓中,也正是在骨髓中从造血(产生血液)的干细胞产生了前体B细胞。

年龄增长的过程强烈影响了这些早期步骤,减少前体B细胞的数量,也减少了这些细胞向分泌抗体的成熟B细胞的发育。重要的是,这降低了抗体库的多样性

由于每个B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这本身就像一个数字游戏:拥有的B细胞前体越少,产生能够应对任何感染产生抗体的成熟B细胞的可能性就越小。

✦病理因素

先天性的免疫球蛋白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感染及慢性病等疾病都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白血病、肺炎、糖尿病,这些疾病会导致T淋巴细胞等细胞数量减少,使其功能降低,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就会使患者免疫力受到影响。

注: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心理及生理

学习或者工作压力,身体过渡劳累、睡眠不足、过度紧张,会加重植物性神经的负担,内分泌系统紊乱,植物性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会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饮食与运动

✦饮食对免疫非常重要

饮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因为有些食物的成分能够协助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如果缺乏这些重要营养素成分,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机能。

饮食失衡,饮食混乱、进食时间不规律、挑食等,都会使提供人体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不足

(在后面我们会介绍一些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帮助大家在平时增加免疫力

✦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一方面人体通过不断的长期运动,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包括免疫细胞的更新迅速,比如白细胞,淋巴细胞等,能够使这些免疫细胞的活性比较强。一旦身体有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这些免疫细胞能够快速聚集起来,杀灭这些病原体。

另外在运动过程中,长时间的运动能够提高人体脏器的机能,比如肺功能会提高,心脏功能也会提高,这样会使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能够使心脏和肺脏的耐受力增强,从而最后提高人体整体的免疫力。

运动不足导致体力下降,体力跟不上就难以抵抗劳累,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注:过量的运动使机体疲惫,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免疫力,所以在剧烈运动后要注意自身防护。

温度

免疫细胞监测并响应环境以及各种内源性触发因素,导致其功能改变。人类和动物研究表明,不同的环境温度可以改变细胞体液方面的免疫反应。

环境温度对小鼠和人类的代谢和免疫影响

Wang H,et al.FEBS J.2022

✦寒冷使活性降低,免疫反应受限

寒冷降低了单核细胞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类(MHCII)并使其活性降低,这反过来又抑制了自身免疫过程中致病性T细胞的启动。

这导致T细胞细胞因子表达减少,从而减轻神经炎症。数据表明,由于小鼠免疫系统的能量可用性降低,资源优先用于产热,导致免疫反应受限

✦热中性环境下增强了免疫细胞

此外,热中性环境增强了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渗透。这与不断积累的证据一致,即反复寒冷暴露会抑制小鼠的免疫活动,而温暖会激发更大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有趣的是,处于热中性环境的小鼠在骨髓中积累LyG6+单核细胞,但在循环血液中减少,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保护作用。

寒冷期间对某些病毒感染的易感性也会增加,免疫的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夏天新冠疫情的感染率较低,而到了冬天就比较严重

疫苗

抗原的性质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注射类毒素主要引起体液免疫,而细胞内慢性病毒感染则主要激发细胞免疫;可溶性抗原如类毒素的免疫潜伏期较长,而颗粒性抗原如细菌免疫潜伏期则简短。

✦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强免疫

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强对某一特殊疾病的预防免疫作用。疫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应答,诱导机体产生对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以便对这种特殊性的疾病,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注:活苗产生的保护力及免疫应答的持续时间都较死苗优越。

•抗原的次数和剂量都会影响免疫

在一定的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用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但超过了一定限度,抗体的行程反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剂量过小,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所以在进行疫苗接种时,疫苗的剂量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不能随意增减。

仅注射一次疫苗,抗体出现较慢,而且效价低,持续时间段。如果要建立强大的免疫,最好间隔一段时间连续注射2-3次

注:一般菌苗需要间隔7-10天,类毒素至少间隔6周;注射弱活毒苗,由于活微生物可以在局部适当繁殖,能较长久地在机体内存在,对机体刺激较强,一次注射便可达到目的。

05
肠道菌群对免疫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免疫有很大的影响。宿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免疫系统发展的基础。

微生物群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Belkaid Y,et al.Immunity.2017

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进化与复杂微生物群的获得同时发生,证明了宿主免疫系统与其共生微生物群之间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状态的崩溃可能导致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过敏和代谢综合征。相反,微生物群的选择性调节在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疫苗接种对抗生素耐药微生物的耐药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

什么是肠道菌群?

人体由大约30万亿个细胞组成,同时还有39万亿个细菌真菌病毒共同构成的巨大的微生物群。

这些菌群存在于我们人体的各个部位,有多达2000种不同的种类。其中最多的微生物是聚集在肠道里的细菌,我们称它们为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并非人体与生俱来的。在母体子宫内,胎儿所处环境几乎是无菌的。在婴儿出生时,其肠道暂时处于无菌状态

出生三个月后,细菌通过哺乳时口腔摄入、空气吸入等途径进入婴儿体内,并逐渐开始在肠道内定值,兼性厌氧菌首先定值,其后是厌氧菌。随着生长发育和集体功能的不断完善,肠道菌群种类与结构逐渐稳定,进而形成成熟的肠道菌群。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失调与免疫

✦肠道菌群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

肠道固有菌和肠黏膜在肠道内共同构成一道免疫屏障阻止细菌、病毒和抗原入侵。

防止产生过度免疫反应的最明显的方法是保持上皮屏障。然而,屏障需要有选择性地渗透,使营养物质进入宿主,有益的微生物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促进成熟和分化。

屏障功能是由复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维持的,这些过程受到严格的调控。多种微生物信号促进肠道稳态、屏障完整性和免疫成熟,部分是通过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信号来实现的。

例如,通过TLR途径激活强直性微生物是维持肠道屏障稳态的必要条件。

✦细菌代谢物影响屏障稳态

然而,影响适应性免疫成熟的共生物质的另一个例子是微生物衍生的短链脂肪酸促进抗炎环境,以诱导辅助性T细胞并促进屏障稳态。适应性调节机制的丧失、屏障功能障碍或先天免疫缺陷都是免疫介导的疾病的发病机制。

肠道屏障宿主-微生物群稳态的破坏增加了对微生物的过度免疫反应的可能性,从而促进炎症性肠病。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对饮食成分的异常反应可能会发生,引发食物过敏腹腔疾病

✦影响免疫应答和免疫交流

免疫应答和免疫交流受到肠道菌群组成与数量的影响,在细菌入侵或抗原激活时,机体主要通过上皮内淋巴细胞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

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2诱导产生的固有淋巴细胞对一直肠道菌群的大面积弥散起重要作用。当健康的小鼠缺乏固有淋巴细胞时,可观察到炎性细胞扩散,同时远端多器官出现炎症,而补充白细胞介素-22后,炎症细胞扩展手限制且炎症消失。

•肠道微生物与免疫之间相互作用

在一项关于肠道菌群免疫应答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每个参与者的免疫细胞受三种细菌刺激物刺激(共生细菌艰难梭菌、常见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而分析了500名参与者的血液和粪便样本,通过分析病原体免疫应答的个体差异,肠道差异及两因素的相互影响,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群体及其功能与免疫应答之间的相互作用。

✦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稳态

肠道菌群免疫保护作用的证据来自最近的研究,表明抗真菌药物对肠道真菌的靶向扰动对宿主免疫健康产生持久影响。

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对真菌细胞壁成分(如β-葡聚糖和几丁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保护小鼠免受真菌的二次攻击。

✦影响细菌和真菌病原体的感染

通过用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人血液分离物在肠道定植,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训练有素的免疫力通过抗生素治疗小鼠的胃肠道 。

该免疫保护机制效果持续时间短,依赖于白细胞介素6,并且可以在T细胞和B细胞缺陷小鼠中重现。然而,在类似的模型中,人类血液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也可以防止随后的全身性白色念珠菌感染,这主要是由于诱导了Th17适应性免疫反应

除了防止系统性真菌感染外,白色念珠菌在肠道中的定植还可以防止系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这种保护是否取决于经过训练的免疫力或适应性念珠菌特异性Th17细胞,或两者的结合,仍然未知。

这些结果表明,经典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先天免疫记忆都可以由肠道中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引发,并表明菌株特异性特征可能会告知宿主免疫反应

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机制可能会协同维持体内平衡。用白色念珠菌或酵母菌对无菌小鼠进行单一定植,促进肠道稳态的建立。

✦益生菌促进免疫反应

共生细菌促进效应和调节性T细胞反应

Belkaid Y,et al.Immunity.2017

除了微生物配体或代谢物在免疫系统功能中的多效性之外,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特定的微生物或细菌群可以在稳定状态下对免疫系统产生显著影

在生态系统中,那些具有最重要影响的生物被称为“关键物种”。分段丝状细菌 (SFB) 代表了胃肠道中关键物种的原型。这种形成孢子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定殖在小鼠回肠末端,通过促进小肠中Th17和Th1细胞的积累并驱动IgA的产生,对粘膜免疫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抵抗胃肠道病原体

宿主产生强大的分段丝状细菌特异性反应,这种现象与其促进抵抗胃肠道病原体的能力有关。

分段丝状细菌通过与淋巴结和上皮细胞的紧密粘附与粘膜组织密切相互作用,在接触部位诱导这些细胞的细胞骨架重组。这种与上皮细胞的密切接触是少数共生生物共有的特性,据信可以解释特定微生物提高组织免疫力的能力。

•青春双歧杆菌促进Th17细胞积累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是一种人类共生体,也是一种可以促进Th17细胞在单克隆化小鼠肠道中积累的微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青春期双歧杆菌引发了一个不同于分段丝状细菌的转录程序,支持Th17细胞(淋巴细胞的一个子集,对屏障位点的稳态至关重要)的诱导可以通过不同或重叠的途径发生。

•皮肤微生物影响T细胞积累

皮肤微生物群还控制产生白细胞介素17的T细胞的积累。特定的皮肤微生物在调节适应性免疫系统不同分支的能力方面表现出高度专业化。

用确定的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分离株定植小鼠,表皮葡萄球菌特异性T细胞通过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7的能力促进角质形成细胞产生AMP,从而促进针对真菌感染的异源保护

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定植可能有助于酿酒酵母对硫酸葡聚糖(DSS)诱导的结肠炎的保护作用,表明预先存在的肠道微生物群(真菌和细菌)可能进一步调节肠道炎症保护性免疫的结果。

注:这些发现如何适用于不断暴露于真菌和细菌抗原的人类,仍不清楚。

小结

  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刺激人类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细胞增殖, 阻止肠道微生物及其毒素分子对肠黏膜的攻击。

  益生菌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主要包括激活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促进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我们体内的免疫应答

微生物群对免疫疾病的影响

微生物在免疫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Ruff W E,et al.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20

✦肠相关疾病

•鸡肠球菌会导致多种免疫炎症

鸡肠球菌向肝脏的转移促进了自身免疫性肝炎,并与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一起,通过包括TH17细胞分化在内的多种机制导致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鸡肠球菌诱导的肝芳香烃受体(AhR)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也参与了小鼠狼疮性肾炎的系统性抗ERV反应。

Leptotrichia goodfellowii能与小鼠Ⅰ型糖尿病自身抗原胰岛特异性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单位相关蛋白(IGRP)发生交叉反应。在小鼠Ⅰ型糖尿病中,未定义的微生物群易位到胰腺淋巴结并激活NOD2,而来自微生物群的NOD1配体的易位驱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NOD2作为一种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免疫系抵抗胞内菌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非肠相关疾病

微生物群对非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

Ruff W E,et al.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20

鸡肠球菌影响多种免疫疾病

鸡肠球菌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中向肠系膜淋巴结、肝脏和脾脏转移,从而激活先天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途径。鸡肠球菌还刺激狼疮患者滤泡辅助因子和自身抗体的产生。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凝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鸡肠球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也加重了这种疾病,它诱导肝脏中的自身抗原β2GPI。

瘤胃球菌加重狼疮性肾炎

瘤胃球菌在狼疮性肾炎时扩张,可与狼疮双链DNA发生交叉反应。

粘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可导致克罗恩病相关性脊柱炎。在关节炎模型中,分段丝状细菌还使CD4+T细胞向TFH细胞倾斜,并通过携带双TCRs的TH17细胞在同一模型中引发间质性肺病

其他细菌

Ro60直系表达细菌在狼疮患者中引起Ro60自身免疫反应;肠道中的类泰奥托米克龙杆菌、口腔或肠道中的大量放线菌(Actinomycetes)和阿米巴棒状杆菌,除了狼疮外,还可能导致干燥综合征,丙酸杆菌与亚急性皮肤狼疮皮损通过交叉反应。

✦免疫特异性疾病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多发性硬化症增强TH1反应,并且未定义的微生物群与GDP-l-岩藻糖合酶(一种神经炎症疾病的自身抗原)交叉反应。

未定义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与TH17细胞交叉反应,识别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自身抗原——视黄酸结合蛋白(IRBP)。

重要的是,微生物失调本身通过各种机制引起失调的免疫反,包括辅助性T细胞倾斜、旁观激活、表位扩散、交叉反应和双T细胞受体(TCR)刺激,它们分别作用于疾病的易感性引发传播

肠道菌群与新冠病毒

✦新冠患者肠道微生物改变

病毒感染可以改变胃肠道微生物群。一份报告确认了COVID-19患者粪便样本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减少。同样,使用抗生素会干扰COVID-19患者的微生物组。

在新冠病毒清除后的30天内,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菌属的减少

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

直肠真杆菌(Eubacterium rectale) ↓↓↓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

✦微生物的变化导致免疫变化

某些微生物的变化可以增加先天性免疫受体的刺激,例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样受体和Toll样受体。该受体的刺激触发几个促炎症信号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它们调节适应性免疫系统影响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

✦肠外接种卡介苗增强肺部免疫力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肠外接种卡介苗,通过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传播,引起肠道微生物组屏障功能和微生物代谢物的时间依赖性改变,以及随后循环和肺代谢物的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记忆巨噬细胞的诱导和肺部免疫力的增强。

注:这些数据确定了远端粘膜组织先天免疫记忆发育的肠道微生物群介导途径,并对开发针对呼吸道病原体的下一代疫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小结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表明,平衡的肠道菌群有助于维持宿主免疫稳态,而微生物失调本身通过各种机制引起失调的免疫反

可以说肠道菌群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6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既然免疫功能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来保卫我们的身体呢?谷禾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可以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接种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等、以及细菌病毒的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已经彻底改变了医疗保健,延长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疫苗方法是安全、持久和有效的。鉴于致病菌与传染源具有相似的免疫靶点,这种方法可能对免疫介导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也有用。

✦接种疫苗后免疫反应迅速高效

疫苗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专门对外部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进行特异性免疫。通常,疫苗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在人体免疫系统进行特异性记忆,如果有同一种病毒或细菌攻击身体,免疫系统可以迅速反应,控制病毒、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能有效的起到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疫苗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疫苗使人类在面对传染病的威胁时,首次化被动为主动,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里建议还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们尽量都去接种,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身体。

饮食

饮食和营养可以直接影响免疫系统或通过肠道菌群介导宿主免疫。饮食还可以加强肠道屏障,从而改善微生物群和宿主之间的界面。

✦营养不均衡导致免疫力下降

要吃出健康,进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最重要的就是营养充足及均衡,任何一种营养的缺乏都会导致经常性或长期性的疾病。

摄入不足也是不可取的,当人感觉到饥饿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如果体重每周减轻850g以上,抵御疾病和外来病毒的T细胞就会受到抑制

专家建议,在搭配膳食时,要食用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果汁和开水。而号称能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作用并不明显。

✦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专家指出,身体抵抗外来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扰素及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例如维生素B、C、E等微量营养素,可以保护免疫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伤,维护上皮细胞组织,增强免疫力

能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蔬菜、水果类

身体健康的人最好通过吃水果、蔬菜来提高免疫力,现在市场上销量较大的西红柿、草莓、胡萝卜、橘橙等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柑橘类水果: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 C,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激活,例如:橘子、橙子、西柚、葡萄柚等。

浆果莓果:包括蓝莓、草莓、树莓、黑莓、蔓越莓、巴西莓、樱桃等,都是具备抗氧化,抗炎等功效的食物。

其他富含维生素或抗炎类的水果,例如:苹果、猕猴桃、番石榴(红心芭乐)、牛油果、葡萄、西瓜、哈密瓜、香蕉、杏、梨、芒果、山楂、桃子等。


蔬菜类食物:蔬菜类食物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例如:羽衣甘蓝、甜菜、菠菜、花菜、卷心菜、西兰花、芝麻菜、芥菜、芦笋、甜椒、抱子甘蓝、萝卜、香菜、甜叶菊、生菜、萝卜、番茄等都是对提高免疫力非常不错的食物。

豆类食物:豆类食物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激活,例如:鹰嘴豆、黑豆、扁豆等。

全谷类食物:全谷类食物富含纤维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

鱼虾类食物:鱼虾类食物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激活。例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鳟鱼、鲭鱼、鲱鱼等。

注意:有些鱼含有汞和其他污染物,孕妇和婴儿遵医嘱。

大蒜、洋葱

大蒜和洋葱都是热性食物,对改善体质有良好的作用。大蒜具有杀菌杀毒功能,吃大蒜最好生食,因为生蒜具有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大蒜中所含的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有效成分大蒜素,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失去功效。洋葱也是一种天然的杀菌杀毒食物,可以有效地抵抗病毒和细菌。

含锌食物

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中许多种酶必须有锌参与才能发挥作用,锌对调节免疫功能十分重要。此外,它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抗感染。每天摄入50~100毫克的锌,就可以预防流感。海产品、瘦肉、粗粮和豆类食品都富含锌。

食用菌类

蘑菇、猴头菇、草菇、黑木耳、银耳、百合等:都有明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鸡汤

喝鸡汤能够预防感冒和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特别是其中所含的的半胱氨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此外,喝鸡汤对感染后加速痊愈也有积极作用。

姜黄

姜黄素是姜黄中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它可以帮助对抗炎症、稳定血糖水平,甚至可以防止癌细胞生长。

生姜

生姜具有强大的药用价值,含有维生素C、镁和钾,与姜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还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氧化特性。  

蜂产品

蜂王浆: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内分泌的调节能力,并含具有防癌作用的蜂乳酸(10-HDA);

蜂胶:蜂胶是蜜蜂采集胶源植物新生腋芽分泌物和蜜蜂自身分泌物(如蜂蜡)混合而成的天然产物,含有最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它生物活性成分。药理及临床证明,蜂胶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克服癌症的神奇功效。另外,长期服用蜂胶可减少成人慢性病的发生,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有改善的功效。 

总之,多吃上述食物可以有效增强免疫力,帮助人体更好地抵抗外来物质的侵害。建议在饮食中搭配多种食物,以获得更多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烹饪方式

相对健康的方式一般认为是:少糖、少盐、少人工调味料,运用各式香草、坚果、特级初榨橄榄油、适量海盐来调味。

总之,把握食材新鲜、多样的原则,简单清爽保留食物原味,避免过度烹调。

更多详见:

深度解析 | 炎症,肠道菌群以及抗炎饮食

✦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也很大

在健康个体中,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很容易因饮食而改变。有趣的是,饮食不仅会迅速影响人类肠道菌群,还会影响肠道病毒,这也可能有助于研究饮食如何影响免疫介导的疾病。

总体而言,特定宿主中饮食与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个体间差异使得为免疫介导的疾病制定特定饮食方案具有挑战性。然而,饮食调整仍然是一种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运动与休息

✦免疫需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在黑暗中人体才会产生抵御疾病褪黑激素。睡眠不足或晚上长时间处于灯光下,都会减少褪黑激素的释放量,同时使雌激素的分泌增加,这样就很容易患乳腺癌。

✦适量的运动增强免疫

有规律、长期的适度锻炼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研究显示,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加。

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心血管,对改善情绪减轻压力也很有好处。然而,活动强度要适当,如果感觉到吃力,超出了平常的承受能力,就要及时调整。

心理健康

✦压力大抑制免疫作用

压力会使人体分泌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素,这些荷尔蒙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当人们处于压力状态下,如面临期末考试、情感出现危机时特别容易感冒。

噪音不仅伤害人们的听力,还会造成肌肉紧张、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和消化系统的不适———这和受到惊吓或感到压力时身体的反应是一样的。人如果长期处于噪音之中会导致血压、胆固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不良变化。

与朋友在一起时,由于感受到友情和社会认同,人的免疫系统会处于良好的状态。

为了证明此观点,巴黎身心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让参加实验的人与感冒病毒接触,然后由研究人员跟踪监测他们的社会交往情况。结果发现,和朋友、家人、同事相处时间越长的人感冒的几率越小。同时,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也能使人体的免疫细胞更加活跃。

建议

免疫系统会受到思想和感觉的暗示,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最近的研究中也发现,消极、情绪低落、容易感觉到压力的人对肝炎病毒的抵抗力比乐观的同龄人弱得多

注:美国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年轻时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多活12年。

基于微生物群的个性化治疗

考虑到宿主与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对免疫的影响,针对微生物群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免疫能力

✦益生菌、益生元疗法

益生菌或益生元或合生元、后生元(如短链脂肪酸)等单独或联合使用可能有助于增强宿主免疫,更好地控制感染,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产生适当的免疫反应。

益生菌产生代谢物可影响共生微生物群,肠屏障免疫系统。益生菌还可以帮助预防或治疗细菌和病毒感染。益生菌的使用可以提高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的存活率。除流感病毒外,研究还显示出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有益保护作用

扩展阅读:

如果你要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补充、个体化、定植指南

如何调节肠道菌群?常见天然物质、益生菌、益生元的介绍

✦噬菌体

病毒以噬菌体为主导,而噬菌体与微生物群的细菌成员共同进化。天然噬菌体和合成噬菌体都可以代表一种针对性强的方法,与抗药性病原体类似,可以消灭免疫介导疾病中的致病菌

例如,针对参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噬菌体目前正被生物技术公司评估用于干预。

最近在动物模型中证明了在酒精性肝病中成功地将噬菌体靶向肠球菌。该方法对于其他与免疫介导的疾病有关的肠球菌属也是可行的,特别适合那些易患免疫介导疾病并被“关键病理生物”定植的个体。

还可以构想组合噬菌体疗法,以解决涉及免疫介导疾病的几种不同菌株,例如三个物种协同作用: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和鸡肠球菌。

注:与疫苗接种方法类似,噬菌体疗法可能仍然存在理论上的风险,即在不同的情况下去除菌株可能是有益的。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比传统的抗生素更有针对性,会导致多种脱靶效应。

小结

鉴于肠道微生物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合理推测,通过个性化营养或补充,恢复相关的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功能,可能是一种对抗免疫适应性功能下降的预防措施

07
结语

免疫在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体免疫力提高后能够阻断病毒的入侵,减少疾病发生,即使在生病以后恢复时间也比较快。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宝藏,尤其在抵抗病原体包括病毒等方面。正如许多临床前研究所证明的那样,保持强壮丰富健康的微生物群可以通过维持免疫和营养需求等来提高宿主的活力和生存力

注:本账号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Yeoh YK, Zuo T, Lui GC, Zhang F, Liu Q, Li AY, Chung AC, Cheung CP, Tso EY, Fung KS, Chan V, Ling L, Joynt G, Hui DS, Chow KM, Ng SSS, Li TC, Ng RW, Yip TC, Wong GL, Chan FK, Wong CK, Chan PK, Ng SC.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reflects disease severity and dysfunctional immune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Gut. 2021 Apr;70(4):698-706. doi: 10.1136/gutjnl-2020-323020. Epub 2021 Jan 11. PMID: 33431578; PMCID: PMC7804842.

Ruff W E, Greiling T M, Kriegel M A. Host–microbiota interactions in immune-mediated diseases[J].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20: 1-18.

Chowdhury MA, Hossain N, Kashem MA, Shahid MA, Alam A. Immune response in COVID-19: A review. J Infect Public Health. 2020 Nov;13(11):1619-1629. doi: 10.1016/j.jiph.2020.07.001. Epub 2020 Jul 14. PMID: 32718895; PMCID: PMC7359800.

Li XV, Leonardi I, Iliev ID. Gut Mycobiota in Immunity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 Immunity. 2019 Jun 18;50(6):1365-1379.doi:10.1016/j.immuni.2019.05.023. PMID: 31216461; PMCID: PMC6585451.

Belkaid Y, Harrison OJ. Homeostatic Immunity and the Microbiota. Immunity. 2017 Apr 18;46(4):562-576. doi: 10.1016/j.immuni.2017.04.008. PMID: 28423337; PMCID: PMC5604871.

Kenneth Murphy,Casey Weaver 著,周洪 译。詹韦免疫生物学(原书第九版),科学出版社,2022.

Allert S, Forster TM, Svensson CM, Richardson JP, Pawlik T, Hebecker B, Rudolphi S, Juraschitz M, Schaller M, Blagojevic M, et al.(2018). Candida albicans-Induced Epithelial Damage Mediates Translocation through Intestinal Barriers. mBio 9.

1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