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吃货贴 | 「咸、甜、辣」如何影响肠道菌群?

谷禾健康

You are what you eat

国庆放假除了玩玩玩,当然少不了吃吃吃,把各种一直想吃的都提上日程,应该是对假期最起码的尊重了…

有时候我们喜欢吃的并不是食材本身,而是喜欢融入食材中的“味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重口味食物”越来越上瘾,而“重口味食物”往往意味着过甜、过咸、过辣……

我们知道饮食可以影响肠道菌群,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诸如食物种类,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之前写过关于饮食对肠道菌群的文章:

间歇性禁食 & 肠道菌群 & 心血管疾病

利用饮食精准干预肠道微生物群

饮食-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疾病的相互作用

正视暴饮暴食、厌食症等饮食失调问题

深度解析 | 炎症,肠道菌群以及抗炎饮食

饮食习惯或将引领新的健康革命

深度解读 | 饮食、肠道菌群与健康

本文试着从不同饮食口味的角度「包括甜、咸、辣」,来了解一下糖、盐、辣椒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机制,以及相关食用小妙招。

如果说厨房里只能有一款调料,那一定是盐。盐,号称”百味之王”,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身体缺不了它,食用不当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伤害,例如体重增加,高血压,慢性肾病等。

氯化钠,“盐”,是日常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身体的体内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盐参与调节人体内水分的均衡分布,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为使机体内酸碱平衡和血压正常功能,保证体液的正常循环,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

一般成人每天摄入3克食盐就可以维持基本生理需求。2022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将食盐摄入量再次严格限制,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从原先的6克以内改为不高于5克

过多的盐摄入量,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

高盐饮食给健康带来的危害

饮食中高盐含量会导致肠道免疫系统的变化。血液中含有过多的钠会导致体内免疫细胞产生较少的能量,还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细胞的渗透压等,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业已知道盐摄入过量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doi.org/10.1016/j.biopha.2020.111156

 高盐饮食和体重增加相关

或许会有这样的疑惑,盐含的热量极少,为什么会与体重增加有关?

这个问题不在于热量,确实盐一点热量都没有。然而摄入大量的盐会导致体重暂时增加,是因为它会导致身体保留水分。

盐摄入过多会增加口渴感。身体消耗的额外液体被用来稀释身体无法足够快速排出的多余钠。

小鼠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也可能使身体对瘦素产生抵抗力

注:瘦素是一种激素,负责防止饥饿,让你感到充实和满足。

高盐饮食也可能间接导致体重增加,因为它们通常与大量的超加工食品有关。高度加工的食物导致摄入更多的热量并增加体重。

当热量相等时,高盐饮食不会比低盐饮食增加或减少更多的体脂。

含盐量较高的食物:零食、薯条、西式快餐、披萨、油炸食品、加工食品、调味品,甚至面包,也含有较高的热量。

因此,如果你的饮食中含有大量这些经过高度加工的食物,那么胃很可能会感觉不到满足感和饱腹感,最终导致摄入更多的热量并增加体重。

 高盐饮食和夜尿症相关

如果你有夜尿症,钠摄入量可能是罪魁祸首。

在一项研究中,当那些夜间排尿频繁且饮食中摄入高钠的人减少了钠的摄入量时,他们报告说夜间上厕所的次数减少了,而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用餐期间和白天大量喝水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钠,导致夜间小便减少。

 高盐饮食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说到高盐饮食,就会联想到高血压。

有些人可以吃含钠量很高的食物,但血压水平不会有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其他人吃同样的饮食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与“盐敏感性”有关。“盐敏感性”的人,如果从低钠饮食转向高钠饮食,血压会增加。盐敏感性的潜在原因很多,从遗传到环境。

研究表明,对盐敏感的人比中度敏感的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至少高40%.

doi.org/10.1016/j.biopha.2020.111156

临床研究发现,较高的钠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和相关死亡有关。以下是重点研究:

研究人员测量了来自 32 个国家/地区的 10,000 多名成年人在 24 小时内排泄的钠量(这是盐摄入量的良好替代品)。平均每天接近 4,000 毫克钠。然而,范围很大,从巴西亚诺马莫人的每天 200 毫克到日本北部的 10,300 毫克。盐摄入量较高的人群平均血压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升高幅度较大。

两项预防高血压试验 (TOHP) 于 1987 年至 1995 年进行。他们测试了生活方式改变对血压的影响,例如减肥、压力管理、营养补充剂和摄入更少的钠。在每项研究中,在 18-36 个月内减少钠摄入后,血压略有下降。试验结束多年后,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发现:

平均 10-15 年后,减钠组的 TOHP 参与者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降低 25%。需要手术打开或绕过胆固醇阻塞的冠状动脉,或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

参与者饮食中钾与钠的比例越高,患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就越低。这表明包括增加钾和降低钠的策略可能是对抗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

 高盐饮食与慢性肾病进展有关

对诊断为慢性肾病的患者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发现,每天摄入超过 4600 毫克的高钠盐与慢性肾病的进展有关

与每天 2300 毫克的适度钠摄入量相比,每天摄入少于 2300 毫克的低钠盐没有显着影响

一般来说,指南通常建议适度而不是低钠限制以防止慢性肾病的发展。

对于慢性肾病的整体管理,建议每日钠摄入量少于 4000 mg,对于伴有体液潴留或蛋白尿症状的慢性肾病,建议每日钠摄入量少于 3000 mg.

 高盐饮食与骨质疏松症有关

身体通过排尿流失的钙量随着你摄入的盐量而增加。如果血液中钙供应不足,它会从骨骼中流失。因此,高钠饮食可能会产生额外的不良影响,即骨质疏松症。

一项对绝经后妇女的研究表明,两年内髋骨密度的下降与研究开始时24小时尿钠排泄有关,而且与骨质流失的联系与钙摄入量的联系一样强烈。

其他研究表明,减少盐的摄入量会导致钙的正平衡,这表明减少盐的摄入可以减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骼中钙的流失

 高盐饮食可能和胃癌相关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结论是,盐和咸的食物都是“胃癌的可能病因”。

高盐饮食通过肠道菌群影响健康

我们吃的东西和其中的盐,在某个阶段到达我们的肠道,是否会影响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最有可能参与体内盐分的吸收,钠通过钠质子交换剂 3 (NHE3) 在结肠中被高度吸收。在小鼠 NHE-3 缺失时观察到肠道微生物环境的改变和血压的降低。

高盐饮食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变化?

高盐消耗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并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菌群变化例如:棒状杆菌科的增加,乳酸杆菌的减少,详见下表:

doi.org/10.1016/j.biopha.2020.111156

在大鼠模型中,食盐摄入降低了鼠乳杆菌的丰度,并增加了促炎性脾Th17细胞数量。

反过来想,作为一种益生菌疗法,每天服用鼠乳杆菌显著减少治疗大鼠的Th17细胞并改善血压

另一项研究发现,8周的高盐摄入显著改变了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果显示,拟杆菌变形杆菌分别显著减少50.53%和2.96%,厚壁菌显著增加42.77%。

同时,在高盐饮食喂养的小鼠中,发现下肠中的短链脂肪酸水平显著降低,这归因于细菌发酵受到抑制

饮食中钠的适度减少可以增加循环中的短链脂肪酸,从而增加肠道微生物群。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增加反过来降低血压并改善动脉顺应性。

以上是高盐饮食带来的危害,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也有可能带来某些益处。

高盐饮食可能的潜在价值

▸ 高盐饮食:介导NK细胞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有效的肿瘤免疫

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研究报道了高盐饮食通过抑制PD-1表达,同时增强IFNγ和血清马尿酸水平,诱导自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盐与次优剂量的抗PD1抗体联合使用可增强肿瘤免疫

虽然高盐饮食诱导的肿瘤免疫随着肠道微生物群的减少而减弱,但高盐饮食小鼠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恢复了与NK细胞功能相关的肿瘤免疫。

高盐饮食增加了双歧杆菌的数量,并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双歧杆菌在肿瘤内定位,从而增强NK细胞功能和肿瘤消退。瘤内注射双歧杆菌激活NK细胞,抑制肿瘤生长

这些结果表明,高盐饮食通过潜在的平移作用调节肠道微生物组,诱导NK细胞依赖性肿瘤免疫。

▸ 高盐饮食:抵消高米饭饮食带来的肥胖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高盐摄入可改善与大米饮食相关的代谢变化,包括粪便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

研究将小鼠分为三组(n  = 9),分别喂食正常饮食(ND)、高米饭饮食(HRD)、补充高盐(HRS)的高米饭饮食12周。

与正常饮食的小鼠相比,喂食高米饭饮食的小鼠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率(p  < 0.01)和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率(p  <0.001)显着增加。然而,高盐摄入减弱了这些影响,尽管变形杆菌的比例没有减少。

高盐摄入降低了高米饭饮食引起的体质量和白色脂肪组织重量的增加。另外,高盐饮食并没有逆转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的增加。

高盐饮食改变了高米饭诱导的微生物组成,高盐饮食调节高米饭饮食诱导的PPAR-γ和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增加。

注: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此外,在白色脂肪组织中,高盐饮食可以逆转高米饭饮食诱导的脂联素的减少和PPAR-γ表达的增加。在体外,高氯化钠浓度也显著降低了3T3-L1细胞的分化和调节脂质代谢,而不会引起细胞毒性。

▸ 适度增加盐摄入量对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具有多方面和潜在的有益影响

研究人员用自发 EAE 小鼠模型评估了高盐饮食对启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所必需的早期致病事件的影响。

高盐饮食消耗增加了糖皮质激素皮质酮的循环血清水平皮质酮增强了脑内皮细胞上紧密连接分子的表达,促进了血脑屏障 (BBB) 的收紧,从而控制了炎症性 T 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以上结果,以确保高盐摄入不会加剧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引起的代谢紊乱。

以上高盐饮食带来的益处尚处于动物模型研究阶段,不宜擅自应用在个人健康。

减少盐摄入

  • 烹饪时少放盐

调整烹调方法减少食盐摄入量应当注意烹饪时少放盐 , 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一家3口每日用盐不宜超过 250 克 , 也就是全家每日总共用一小汤勺(约8克 )。

  • 多吃新鲜食物

大多数新鲜水果和蔬菜天然含钠量低。鲜肉比午餐肉、培根、热狗、香肠和火腿含钠量低。

  • 通过其他天然调味品满足口感的需要

习惯咸味的人, 为满足口感的需要,可在烹制菜肴肘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

或者可以考虑有些时候用无盐香草和香料代替,例如迷迭香、百里香、大蒜粉,辣椒粉等。

  • 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

还要注意减少酱菜 、 腌制食品以及其他咸食品的摄入量。

  • 减少速食食品的摄入

从燕麦粥到汤面到土豆,一切都可以以“速食”的形式获得。通常,这些速食食品比非速食食品含盐量高得多。例如,普通即食燕麦片含有近200毫克的盐。

  • 食用前增加一个“涮洗”的步骤

例如,添加了盐的冷冻蔬菜可以在蒸或煮之前用漏勺冲洗一下。这个简单的步骤可以减少高达23%的盐量。

糖或甜味食物无处不在,很多人喜欢吃糖或者甜味食物,它在许多人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甜食可能会唤起我们的舒适和美好的回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它让人上瘾的同时,可能会喂养有害菌,有害菌大量增殖的同时有益菌也在减少……
糖,正在悄悄地破坏着肠道菌群原有的平衡。

过量糖摄入的危害

  • 影响消化

研究表明腹泻和某些糖的消化不良有关,患有乳糜泻、克罗恩病和慢性腹泻的人在肠道中产生异常高量的粘液,这阻碍了消化,阻止了这些淀粉和二糖的吸收。

  • 扰乱肠道菌群

糖摄入可能会扰乱微生物群的平衡增加促炎性降低调节上皮完整性和粘膜免疫的能力。

大量摄入添加糖和加工食品,包括典型的西方饮食,都会损害有益菌,使我们更容易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

肠道内层很薄,没有肠道内有益菌产生的保护性粘膜层,一些东西会渗入血液中,这就会导致炎症

也就是说,持续摄入过量糖可能会带来肠漏、慢性炎症增加和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

  • 产生气体

身体无法分解和吸收的多余糖分将留在肠道中发酵。这种糖通过大肠的速度更慢,喂养了有害细菌和酵母,并导致气体的积累。这种气体会导致抽筋、痉挛和疼痛。

  • 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牛奶中的糖分。当身体不能产生分解乳糖所需的酶时,就会发生乳糖不耐症,导致胀气、腹胀和其他消化不适。

同样,高果糖玉米糖浆会抑制消化,因为身体也不能分解它。果糖停留在肠道中,导致胃肠胀气和不适

  • 腹胀

虽然吸收水分是大肠的主要工作,但糖可以将水分吸入大肠,或者至少阻止水分被正常吸收。这可能会导致腹胀或肠道沉重。

  • 肝脏损害

消化是由肝脏刺激的。果糖只能由肝脏处理,所以摄入的所有果糖都被一次性送到肝脏,使其超载并造成潜在的损害,进而损害消化。

  • 代谢功能障碍

果糖无法刺激胰岛素,而胰岛素又无法抑制“饥饿激素”。结果,饱腹荷尔蒙瘦素也没有被刺激,这导致吃得更多

这就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腹部肥胖、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等各种代谢疾病

而这些代谢疾病的发生离不开肠道菌群的运作,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糖是如何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引发代谢疾病的?

糖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引发代谢疾病的机制

一项新的研究发表在8月29日在线出版的《细胞》杂志上,科学家们发现:

糖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从而耗尽关键的免疫细胞导致肥胖等代谢综合征

简单来说高糖饮食带来的影响如下:

高糖饮食

↓↓↓

刺激Faecalibaculum rodentium 的生长

↓↓↓

挤走了特定菌群SFB, SFB丢失

↓↓↓

改变了吸收膳食脂肪的方式

↓↓↓

出现“代谢综合征”的特征

注:SFB是小鼠肠道中的特定细菌,即分段丝状细菌。

我们来看下研究过程:

研究人员给小鼠喂食含蔗糖和麦芽糊精的高糖饮食,高糖饮食刺激了Faecalibaculum rodentium的生长,这种细菌基本上挤走了SFB。SFB的突然丢失在小鼠肠道内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改变了动物吸收膳食脂肪的方式

吸收脂肪的改变导致小鼠肥胖,并出现“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共同增加了患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也就是说:SFB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代谢综合征和过度体重增加那么,SFB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研究发现,随着小鼠逐渐失去SFB,它们的Th17细胞总数也下降,体重增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不耐症等代谢综合征的症状。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该过程中重要的细胞——Th17.

SFB会与免疫系统进行“对话”,促进产生一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Th17

可以这么说,Th17细胞是一种保护小鼠免受代谢疾病影响的“盔甲”。

这些免疫细胞释放影响肠壁的蛋白质,防止多余脂肪被组织吸收进入血液。这些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子可以减缓肠道对‘坏’脂质的吸收,并减少肠道炎症。也就是说,它们保持肠道健康,保护身体不吸收致病的脂质。

当喂食高脂肪、高糖饮食时,小鼠肠道中的Th17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鼠迅速发展出代谢疾病的几个特征(体重增加、葡萄糖不耐受),并显示出肠道Th17细胞的减少

更具体地说,研究人员发现Th17水平的下降是由于饮食诱导的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已知促进Th17的细菌被其他种类的肠道细菌所取代。尤其是似乎增加了有害菌的数量,最终降低了Th17的水平。

也就是说,通过干扰微生物组分间接破坏了这种盔甲。

研究人员认为,只要动物保持高水平的诱导Th17的肠道细菌,高脂饮食就不会导致负面的代谢效应。

doi.org/10.1016/j.cell.2022.08.005

如果没有健康的肠道菌群,减糖也不能避免疾病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小组从一组小鼠中去除了SFB,然后喂它们无糖、高脂肪的饮食,发现这些小鼠尽管没有吃糖,但体重也增加了,并患有代谢疾病。那么,是什么导致体重增加呢?

本质上,如果没有健康的肠道菌群,小鼠就不会产生足够的Th17细胞,因此也就缺乏前面所说的“盔甲”。

研究小组发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供这种盔甲:

  • 给小鼠喂食富含SFB的益生菌;
  • 或直接将Th17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

这表明,如果小鼠的肠道中已经耗尽了SFB,那么减少糖的摄入并不能帮助小鼠避免代谢疾病。

如果把这一发现放到人类身上,那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群已经被破坏,那么减少摄入糖不一定会有帮助。

我们可以想象,一些流行的饮食干预,如尽量减少糖可能只对微生物群中有某些细菌种群的人有效。

研究人员说,可能需要额外的干预措施来恢复这些人的肠道细菌或Th17细胞

当然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类似的机制是否在人体肠道中起作用。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带来的危害,因此,一定程度上减少糖的摄入会带来好处。

如何帮助自己控糖?

重新控制饮食习惯,试着对糖说不

当对糖强烈的渴望袭来时,试着忽略它,深呼吸几次,然后问自己:

  • 这是我的渴望吗?
  • 有没有可能是菌群在搞怪?
  • 微生物想操纵我来得到它们自己的糖?

意识到微生物只是利用你来喂养它自己,是很好的第一步,也就是重新控制饮食习惯

当你减少糖的摄入量时,这些以糖为食的微生物会进入饥饿模式,与此同时,你对糖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可能会“说服自己”去得到它。

编辑​

识别糖的触发因素

有时候会在特定的情况下渴望吃糖。

想想上一次吃甜食是什么时候,是感到有压力吗?疲劳?抑郁?焦虑?压抑?紧张?……

可以把这些糖分触发因素想象成某个按钮。这个按钮一触碰就想吃甜食类食物,每个人的按钮可能不一样,有些人是焦虑,有些人是疲劳…

了解属于你自己的糖分触发因素,会帮助你在渴望到来时安然度过。有意识地关注你的渴望,是减少 对甜食不受控的一个强有力的方法。

喂养健康的肠道细菌

  • 食用富含益生元的食物

相对较为健康的做法是多吃真正的食物,并在饮食中加入更多的植物,来自植物的益生元可以喂养我们的微生物群,例如:

菊苣、朝鲜蓟、蒲公英嫩叶、芦笋、大蒜、洋葱、苹果、浆果类、香蕉、菠菜、羽衣甘蓝、胡萝卜、番茄、山药、黄瓜、芝麻菜等。

  • 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酸奶、泡菜、味噌、开菲尔、康普茶等。

  • 避免喂养有害菌的食物

尽可能避免加工和包装食品、含糖食物、酗酒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 好好吃饭

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吃饭时看电视或刷手机看各类小视频等,可能会吃得更快,嚼得更少,吃得更多。

吃饭时,试着把手机放在一边,关掉电视,有意识地彻底咀嚼每一口食物,并真正品尝味道,可能会吃的更少,消化更好。

看到一些新闻或对即将截止的工作任务感到压力,你会很难从膳食中吸收营养。因此,坐下来吃饭之前,试着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其他还包括: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沐浴阳光,保持良好的心情等方式。

扩展阅读:

菌群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与健康的关系,如何改善?

20种有效改善肠道健康的科学方法

此外,减少糖的摄入并不意味着转向人工甜味剂。经常食用工甜味剂可能会对微生物群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代谢紊乱和肥胖。

扩展阅读:

你的焦虑可能与食品添加剂有关,警惕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微生物群变化

现代人的嗜辣程度日益走高,很多人已经到了无辣不欢的境界。
「辣」准确地说并不是一种味觉,可以说是痛觉,是舌、口腔和鼻腔粘膜受到刺激产生的辛辣、刺痛、灼热的感觉。
「辣」让人一边痛不欲生,一边欲罢不能。
「辣」对身体的影响褒贬不一。有人说吃辣上火,腹泻,长痘痘;有人说吃辣抗氧化,助消化,降胆固醇…

辣椒素的吸收部位:

辣椒素在胃和小肠上部被被动吸收的效率超过80%。

吃辣的健康益处

• 支持正常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以及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 促进新陈代谢和脂肪燃烧。一些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用辛辣食物与体重增加较少之间存在联系,因为辛辣香料可能会增加卡路里燃烧。

• 增强消化健康支持肠道微生物群中的有益菌生长

• 提供抗氧化剂,包括抗氧化应激的酚类化合物。

• 减少炎症,包括胃肠道,以及影响关节和动脉的炎症。

• 通过表现出抗菌活性来支持免疫功能。

• 可能降低慢性病风险,包括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二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

• 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包括食道癌和直肠癌等。

• 潜在地降低了过早死亡的风险。在一项研究中,与每周吃少于一次辛辣食物的成年人相比,那些每周吃六到七天辛辣食物的人受益于降低14%的风险总死亡率。

……

看到这里全是吃辣的益处,是不是想赶紧吃吃吃,先别急,这也要看辣的程度。

辣椒素(CAP)是辣椒的主要辛辣成分。

  • 在低剂量时,辣椒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肥胖、减轻疼痛和抗炎作用等。
  • 在高剂量时,则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灼热、腹泻、疼痛等症状。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剂量的辣椒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在辣椒素对抗疾病(肥胖,糖尿病等)中的作用。

不同剂量辣椒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

一项研究评估了辣椒素对胃肠道健康的影响,并研究辣椒素是否调节短链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

以40、60和80 mg/kg的剂量给小鼠施用辣椒素。

高剂量的辣椒素会损害胃肠道组织

对照组小鼠的结肠组织显示出丰富的杯状细胞和具有整齐绒毛的健康隐窝结构;

辣椒素干预组小鼠显示出炎性细胞浸润,以及隐窝和杯状细胞的丧失

与对照组中的小鼠相比,用60 mg/kg 辣椒素处理的小鼠显示出产生粘液的杯状细胞的损失

80 mg/kg 辣椒素处理的小鼠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

doi.org/10.3390/foods11050686

辣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与剂量有关

辣椒素影响胃和回肠中的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但不会导致严重的炎症损伤

炎症反应与胃肠道损伤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辣椒素诱导小鼠胃肠道炎症的主要特征是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尤其是IL-10、IL-1β和TNF-α

注:IL-10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并显示抗炎特性。

IL-1β和TNF-α是引起粘膜炎症和肠屏障损伤的重要促炎细胞因子。

高剂量辣椒素可能导致空肠和结肠的炎症损伤

结果表明,80 mg/kg 辣椒素干预组可导致所有胃肠组织中IL-10水平降低,空肠和结肠中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

辣椒素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

多样性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 辣椒素组的香浓指数显著下降(p<0.001),Chao1指数略有下降。同时,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辣椒素组显著降低了Chao1指数。

使用加权UniFrac距离的PCoA测量β多样性,揭示了对照组和不同剂量辣椒素组之间的不同菌群。

在门的水平上,对照组小鼠中:

  • 优势门为拟杆菌(57.24%)和厚壁菌(37.24%);
  • 其次是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1.68%)、Verrucomicrobia(1.41%)和变形杆菌属(1.06%)。

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 辣椒素干预著降低了拟杆菌的丰度至34.17%,但增加了厚壁菌的丰度(56.64%)(p<0.0001)。

80 mg/kg的辣椒素干预显著降低了拟杆的相对丰度,增加了放线菌变形杆菌的丰度。

变形杆菌的存在是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失衡的标志,与腹泻症状和炎症密切相关。

辣椒组的优势细菌标记物

对照组、40、60和 80mg/kg 辣椒素干预组中分别发现了优势细菌标记物。

差异最大的属包括丁酸杆菌属、乳杆菌属、粪杆菌属、科氏杆菌属_UCG_002、双歧杆菌属、Rikenellaceae_RC9_肠组、拟杆菌属、Alistites属Dubosiella属

高剂量增加了:双歧杆菌和粪杆菌的比例

对具有显著差异的选定属的相对丰度进行了分析,表明辣椒素处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了双歧杆菌粪杆菌的比例,但仅在80 mg/kg 辣椒素干预组中显示出显著变化

Faecalibacterium被认为是胃肠道疾病的生物指示剂,并与丁酸生成呈正相关。这可能是60和80 mg/kg 辣椒素组小鼠盲肠丁酸水平显著升高的原因。

在辣椒素干预组中,尤其是在40 mg/kg 辣椒素干预的组中,乳酸杆菌和Alisti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 辣椒素干预显著提高Dubosiella的比例,但减少了拟杆菌、丁酸单胞菌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丰度。

注:有研究曾报道,Dubosiella可以抑制小鼠的肥胖。

80 mg/kg 辣椒素干预后:Coriobacteriaceae_UCG_002的丰度增加。

注:Coriobacteriaceae_UCG_002可以通过产生必需氨基酸和发酵膳食蛋白而对宿主有利。

辣椒素在对抗疾病中的作用

辣椒素的抗肥胖作用

辣椒素已被证明能够引起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并增强脂肪氧化,这反过来可能导致体重减轻。

厚壁菌/拟杆菌 ↑↑↑↑

大量研究表明,在以辣椒素作为补充的高脂肪诱导小鼠模型中,厚壁菌/拟杆菌的比率会更

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减少拟杆菌,并增强在肥胖人类和动物肠道中观察到的分泌革兰氏阴性病原体的厚壁菌和脂多糖。

AKK菌 ↑↑↑

最近,还研究了辣椒素的抗肥胖作用,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喂食高脂肪辣椒素小鼠中变形菌门的减少以及对宿主新陈代谢有益的粘液降解细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的高丰度有关。

Faecalibacteria ↑↑↑

辣椒素对肠道和微生物群有消炎作用。辣椒素可以增加Faecalibacteria,从而有助于防止肥胖,调节血糖水平,防止肠道炎症

产丁酸菌 ↑↑↑

此外,饮食中的辣椒素可以诱导产生丁酸盐的瘤胃球菌科和拉氏螺旋菌科的水平增加,但也可以刺激盲肠产丁酸细菌和丁酸盐水平的升高,以抑制结肠CB1受体,并减少LPS的生物合成。

注:丁酸盐的好处:保护肠道内壁,有助于肠漏的愈合,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它能增强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抗感染。

刺激微生物群减少饥饿激素——饥饿素

胃内产生的一种肽被称为“饥饿激素”.它是肠道在肠道微生物的帮助下产生的一种激素。它不仅能影响食欲,还能促进身体储存脂肪的能力。

辣椒素通过刺激微生物群向身体发送信号,告诉它减少饥饿素,从而帮助你控制饥饿。

综上所述,辣椒素是一种有效的抗肥胖化合物。补充后,它会激活肠道内的某些受体,称为TRPV1受体。一旦打开,这些受体向身体发送信号,告诉身体增加肠道菌群Akkermansia muciniphila。更高比例的Akk菌促进减肥和调节血糖水平,因此有助于控制糖尿病和肥胖症。

辣椒素抗糖尿病作用

大量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辣椒素在改善葡萄糖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些时候已经证明,在糖尿病大鼠中,系统性辣椒素激活可导致辣椒素敏感细胞变性和葡萄糖诱发胰岛素分泌的长期变化。

补充辣椒素(100 mg/kg)的雄性肥胖Zucker大鼠的血浆CGRP水平升高,同时通过辣椒素诱导的感觉神经脱敏改善糖耐量

新生辣椒素治疗SD大鼠(50 mg/kg)胰岛素介导的糖代谢增加,通过辣椒素诱导的含有神经肽的感觉神经增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

患有糖尿病的雄性Wistar大鼠以1 mg/kg·天的剂量长期服用辣椒素8周,表明辣椒素具有利尿作用,并增加了尿液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含有高酚和辣椒素含量的红辣椒茎(9.7 mg/g,DW)具有较强的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所有这些发现表明,辣椒素敏感结构一定参与了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血糖

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表明,含有辣椒素的辣椒补充剂(5 mg/d辣椒素)定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餐后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以及空腹脂代谢紊乱。

膳食辣椒素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用影响葡萄糖稳态和肥胖的拟议途径

doi: 10.3390/molecules25235681

辣椒素可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体内乳酸杆菌的丰度(db/db),从而降低胆汁盐水解酶活性(BSHa),增加肠道中结合胆汁酸(BA)的水平,尤其是法尼样X受体(FXR)拮抗剂牛磺酸-β-鼠胆酸(TβMCA)。FXR信号发生改变,肠肝FXR-FGF15轴(FGF1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也受到抑制,导致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表达上调,肝BA合成增强。在肥胖糖尿病小鼠中,辣椒素增加Roseburia抑制拟杆菌和副杆的丰度,随后粪便丁酸水平和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增加,血浆总ghrelin和促炎细胞因子减少

辣椒素通过调节肠-脑(下丘脑)轴,最终针对棕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和小鼠食物摄入量,在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中发挥抗肥胖作用。辣椒素减少了能够分泌LPS(i)(肠道细菌脂多糖)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的数量,如S24_7科成员,并增加了高脂饮食小鼠中产丁酸菌的数量(例如,瘤胃球菌科Lachnospiraceae),从而增加了粪便丁酸盐。辣椒素可减弱高脂饮食小鼠肠道通透性增加和细菌移位,并抑制肠道大麻素受体1型(CB1(i))的表达。

通过这些途径,辣椒素增加了这些肥胖小鼠的肠道屏障强度,同时减少了肠道菌群改变所产生的高水平LPS(i),从而降低了高水平血浆循环LPS.

TRPV1通道在感觉异常中起着核心作用,并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显示出高表达水平。

“恶性循环假说”指出,肥胖期间TRPV1对感觉神经的激活可能导致持续的神经肽物质P(SP)和CGRP释放,从而阻止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最终导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下图)。因为CGRP可以减少胰岛素分泌,而SP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它们会引发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

辣椒素作为一种TRPV1激动剂,可能会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并有可能改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

辣椒素抗肥胖、抗糖尿病和抗高血压的可能机制

doi.org/10.1080/10408398.2021.1884840

抗肥胖机制:

通过磷酸化激活AMPK抑制ACC,抑制ACC降低丙二酰辅酶a浓度,导致CPT-1抑制解除,脂肪酸(FA)氧化增加,减少肌肉内脂质堆积。此外,辣椒素(CAP)没有增加HFD喂养的动物中UCP3的表达,但增加了正常肌肉细胞中的表达,因此影响产热。此外,CAP可能增加PRDM-16的表达,并促进其与PPARγ的相互作用,以及增加PGC-1α的表达来触发BAT分化和WAT褐变,从而增加产热和能量消耗来对抗肥胖。

抗糖尿病机制:

TRPV1在感觉神经上的激活可能导致神经肽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持续释放,从而阻断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

抗高血压机制:

CAP诱导TRPV1激活Ca2+内流和PKA介导的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此外,通过CAP激活TRPV1,通过增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SM22α的表达,减少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血压期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表型转化,从而减轻颅内小动脉重塑。

辣椒素抗高血压作用

几项动物研究显示了辣椒素或辣椒摄入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密切关系。

辣椒素对体内血压影响的关键研究综述

doi.org/10.1080/10408398.2021.1884840

一项包含9273名健康成年人的横断面研究表明,女性参与者中高频率的辛辣食物消费与高血压的低风险显著相关,但男性参与者中没有。

在1991年至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一项对13670名20-75岁成年人的队列研究表明,每1000人中不食用辣椒或每天食用1-20、20.1-50、> 50.1克辣椒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30.5、33.4、31.9和24.0,表明辣椒食用量高血压风险负相关

辣椒素抑制高血压的机制可能涉及一些关键酶和不同的信号通路。

包括通过TRPV1激活、PKA活性激活和eNOS磷酸化增加以及p38/MAPK途径释放血管舒张神经肽。此外,抑制PI3K/AKT途径,刺激尿钠排泄和利尿,ACE抑制活性和L型钙2+平滑肌细胞中的通道抑制也涉及抗高血压机制。

因此,食用辣椒素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高血压干预手段。

辣椒素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克罗恩病患者的回肠粘膜碎片显示,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的丰度较低,这与6个月后内镜下复发有关。众所周知,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具有抗炎特性,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物和结肠炎动物模型中,分别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增加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

扩展阅读:

肠道核心菌属——普拉梭菌(F. Prausnitzii),预防炎症的下一代益生菌

富含 CAP 的饮食可能对克罗恩病产生有益的影响,因为它们会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粪杆菌的丰度,从而将免疫平衡改变为对食物抗原和共生细菌更具耐受性的状态。

辣椒素抗癌症作用

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辣椒素对不同种类的癌症具有抗癌作用,如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

辣椒素潜在的抗癌机制可能与其对肿瘤细胞凋亡、自噬和转移的影响有关。

辣椒素通过诱导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各种永生化或恶性细胞系的生长。

辣椒素可以通过调节其广泛的分子靶标来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这些分子靶标包括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因子、酶和基因。

除了细胞凋亡之外,辣椒素在防止体液细胞转移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内研究评估辣椒素在各种癌症中的抗癌机制

doi.org/10.1080/10408398.2021.1884840

总之,辣椒素的抗癌机制如下图,包括细胞凋亡的激活、细胞生长停滞、细胞自噬以及血管生成和转移的抑

辣椒素可能的抗癌作用机制:

  • 通过mAPK/JNK途径和hedgehog途径诱导细胞增殖;
  • p5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 AKT/PI3K-mTOR途径诱导细胞自噬发挥。

因此,辣椒素有可能成为一种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新疗法。

辣椒素抗癌的关键机制

doi.org/10.1080/10408398.2021.1884840

CAP通过抑制Akt/mTOR途径抑制Akt磷酸化并诱导自噬。此外,CAP可以增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导致己糖激酶-2(hk2)表达的减少,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此外,TPPV1激活了Ca2+内流可以激活MAPK,进而阻断Hedgehog通路,抑制细胞增殖。此外,细胞内GSH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ROS的增加,进而激活线粒体死亡途径。CAP可能上调促凋亡基因,包括Cyc、AIF、Bax和裂解的caspase-3和-9,同时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P38和JNK MAPK通路以及AMPK/p53通路的激活也参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此外,CAP通过AMPK-SIRT1和AMPK-IκBα信号通路抑制NF-κB p65,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下调。

辣椒素的认知干预作用

在动物研究中,辣椒素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是有争议的。一些研究表明辣椒素具有神经毒性。

然而,辣椒素也被证明对认知功能老年痴呆症积极作用。例如,已经证明辣椒素对大鼠大脑中应激诱导的阿尔茨海默样变化具有预防作用。

具体而言,辣椒素可以部分减轻冷水应激诱导的大鼠空间记忆保留缺陷、LTP抑制、树突形态异常和突触相关蛋白丢失

此外,辣椒素可以降低含辣椒素的高脂饮食喂养的SD大鼠患阿尔茨海默的风险。

关于食用辣椒与认知功能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有限。

目前,一项针对338名40岁以上参与者的调查表明,高水平的辣椒素饮食可能对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AD血清Aβ水平产生有利影响,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在4582名中国成年人中收集了15年的数据,这些数据支持辣椒摄入量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正相关

研究表明,与非消费者相比,那些累积平均辣椒摄入量超过50克/天的人,其总体认知功能的回归系数(和95%CI)为−1.13 (−1.71至0.54),自报记忆力差和自报记忆能力下降的比值比(和95%CI)分别为2.12(1.63–2.77)和1.56(1.23–1.97).

与食物一起摄入的辣椒素可以通过胃肠道中的非主动过程被迅速吸收。在被运输到门静脉,然后进入人和啮齿动物的全身后,约5%的未改变的辣椒素穿过血脑屏障并进入脑组织

辣椒素受体TRPV1被证实可增加海马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抑制GSK-3β,防止ad相关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此外,自噬在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和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tau的组装及其功能障碍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总之,辣椒素可以通过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来减轻阿尔茨海默样神经病理改变和认知障碍,这表明它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阿尔茨海默治疗干预方法。

扩展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de饮食-微生物-脑轴

辣椒素抗抑郁作用

膳食辣椒素可改善LP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如厌恶刺激、快感缺失和绝望等得到缓解。

辣椒素可以恢复抑郁症相关微生物群的异常变化。特别是在属水平上,辣椒素增加了某些关键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如瘤胃球菌、普雷沃菌、 Allobaculum, Sutterella, Oscillospira.

相关分析显示,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与抑郁行为改善、5-HT下降和TNF-α水平密切相关。

注:5-HT是一种代表性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涉及调节几种生理活动和行为,包括与情绪和焦虑有关的活动和行为,并且低水平的5-HT已被证明与抑郁有关。

这些结果表明,膳食辣椒素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并在预防抑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吃辣小课堂

▸ 健康的辛辣食物有哪些?

  • 黑胡椒
  • 辣椒粉 (由干的磨碎的红辣椒制成)
  • 芥末 (包括芥末籽或粉末和瓶装类型,如第戎芥末)
  • 姜黄 (咖喱酱的主要成分,通常与胡椒和红辣椒一起使用)
  • 辣根
  • 红辣椒
  • 波布拉诺辣椒
  • 塞拉诺辣椒
  • 墨西哥胡椒纸
  • 哈瓦那辣椒
  • 泰国辣椒
  • 四川胡椒子
  • 辣椒酱 (由辣椒、糖、盐和醋制成的酱)
  • 红辣椒酱 (由红辣椒片制成的酱)
  • 哈里萨辣酱 (由大蒜、油和红辣椒制成的糊状物)
  • 印度鬼椒 (最辣的辣椒之一)

▸ 什么人群不适合吃辣?

虽然辛辣食物不会引起溃疡,但在部分人中也会引发腹痛。

一项研究特别强调,经常食用辛辣食物会引发一些消化不良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对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辛辣食物也会引发症状。

对于炎症性肠病(或IBD-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辛辣食物也会引发一些症状。

如果患有肛裂,可能会感觉到烧灼感。一项研究表明,辛辣食物会加重与肛裂相关的症状。

其他患胃酸倒流、胃灼热、腹泻、胃痛、怀孕期间的晨吐或恶心等人群,则需注意谨慎吃辣。

▸ 准备辣椒食物要注意什么?

准备辣椒时要戴手套,或者至少处理完后要彻底洗手。

保护眼睛和其他敏感区域。切辣椒时考虑戴眼镜。洗手前不要揉眼睛、鼻子或嘴巴等部位。

▸ 如何适应辛辣食物?

从微辣的食物开始,每周吃点辣的,舌头会慢慢习惯这种感觉,身体就像对酒精和咖啡因产生耐受性一样,慢慢也会对辣椒素产生耐受性。

▸ 一不小心吃太多辣如何缓解?

——牛奶或酸性饮料中和辣

辣的受不了的时候,可以喝点牛奶缓解,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会中和食物中的香料,如果没有牛奶,可以喝冰水酸性饮料。

普通的一杯水不会对解辣有帮助,因为水会将辣椒素扩散到嘴里,而柠檬水、橙汁或葡萄汁之类的酸性饮品都可以。

——不同质地的食物分散注意力

不同食物的质地可能会分散你对辣的注意力,吃口卷饼、饼干、面包丁之类的固体食物,它们本身其实并不能对抗辣椒素,但会给舌头一些不同的东西来关注。

——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吸收辣椒素

淀粉类碳水化合物会形成一道屏障,使辣椒素更难进入味蕾。

——吃饭的时候用嘴呼吸

每一口之间,慢慢呼气,把辣吹走,让嘴冷却下来。如果真的很痛,想象自己真的把辣椒片吹向空中,可能有助于减轻压力

——提前吃点抗酸剂来防止胃不舒服

可以提前吃点抗酸剂或吃点小零食,比如三明治或土豆泥来填饱肚子,让辣椒素进入肠道后有所保留。注意不要过量使用抗酸剂,吃太多会扰乱胃产生酸的方式。

——记住熬过15分钟

辛辣食物的辣劲儿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消散。如果感觉嘴巴着火一样,只要提醒自己这种感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不用害怕。

主要参考文献:

Naqvi S, Asar TO, Kumar V, Al-Abbasi FA, Alhayyani S, Kamal MA, Anwar F. A cross-talk between gut microbiome, salt and hypertension. Biomed Pharmacother. 2021 Feb;134:111156. doi: 10.1016/j.biopha.2020.111156. Epub 2021 Jan 2. PMID: 33401080.

Do MH, Lee HB, Oh MJ, Jhun H, Ha SK, Park HY. Consumption of salt leads to ameliorate symptoms of metabolic disorder and change of gut microbiota. Eur J Nutr. 2020 Dec;59(8):3779-3790. doi: 10.1007/s00394-020-02209-0. Epub 2020 Mar 3. PMID: 32125529.

Czesnikiewicz-Guzik M, Müller DN. Scientists on the Spot: Salt, the microbiom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rdiovasc Res. 2018 Aug 1;114(10):e72-e73. doi: 10.1093/cvr/cvy171. PMID: 30052920.

Na SY, Janakiraman M, Leliavski A, Krishnamoorthy G. High-salt diet suppresses autoimmune demyelination by regulating the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1 Mar 23;118(12):e2025944118. doi: 10.1073/pnas.2025944118. PMID: 33723078; PMCID: PMC7999868.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Health and Medicine Division;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Committee to Review th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Sodium and Potassium.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Sodium and Potassium. Oria M, Harrison M, Stallings VA, editor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19 Mar 5. PMID: 30844154.

Ma Y, He FJ, Sun Q, Yuan C, Kieneker LM, Curhan GC, MacGregor GA, Bakker SJL, Campbell NRC, Wang M, Rimm EB, Manson JE, Willett WC, Hofman A, Gansevoort RT, Cook NR, Hu FB. 24-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N Engl J Med. 2022 Jan 20;386(3):252-263. doi: 10.1056/NEJMoa2109794. Epub 2021 Nov 13. PMID: 34767706; PMCID: PMC9153854.

Rizvi ZA, Dalal R, Sadhu S, Kumar Y, Kumar S, Gupta SK, Tripathy MR, Rathore DK, Awasthi A. High-salt diet mediates interplay between NK cells and gut microbiota to induce potent tumor immunity. Sci Adv. 2021 Sep 10;7(37):eabg5016. doi: 10.1126/sciadv.abg5016. Epub 2021 Sep 10. PMID: 34516769; PMCID: PMC8442882.

Kawano Y, Edwards M, Huang Y, Bilate AM, Araujo LP, Tanoue T, Atarashi K, Ladinsky MS, Reiner SL, Wang HH, Mucida D, Honda K, Ivanov II. Microbiota imbalance induced by dietary sugar disrupts immune-mediated protection from metabolic syndrome. Cell. 2022 Sep 15;185(19):3501-3519.e20. doi: 10.1016/j.cell.2022.08.005. Epub 2022 Aug 29. PMID: 36041436.

Xia J, Gu L, Guo Y, Feng H, Chen S, Jurat J, Fu W, Zhang D. Gut Microbiota Mediates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Dietary Capsaicin Against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in Mice.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1 Apr 27;11:627608. doi: 10.3389/fcimb.2021.627608. PMID: 33987106; PMCID: PMC8110911.

Wang F, Xue Y, Fu L, Wang Y, He M, Zhao L, Liao X.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bioactivity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apsaicin: a review.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22;62(19):5322-5348. doi: 10.1080/10408398.2021.1884840. Epub 2021 Feb 16. PMID: 33591238.

Xiang Q, Tang X, Cui S, Zhang Q, Liu X, Zhao J, Zhang H, Mao B, Chen W. Capsaicin, the Spicy Ingredient of Chili Peppers: Effects o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at Various Dosages. Foods. 2022 Feb 25;11(5):686. doi: 10.3390/foods11050686. PMID: 35267319; PMCID: PMC8909049.

1
客服